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统战动态 >> 正文

“千人计划”实施五年:聚海外英...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6/03 15:36:49 来源: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 5年,一项计划,引进418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领域积极发挥作用;

  5年,一批成果,推动“中国创造”,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

  5年,一个梦想,带动海外人才归国热潮,加速国内高层次人才集聚,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实施5年多来,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复兴梦想的背景下,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或来华创新创业,推动计划“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成效不断显现。

  英才汇聚 与梦同行

  事业发展,人才为先。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或留置海外人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壮大本国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也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科研水平的一条宝贵经验。

  2008年12月,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千人计划”付诸实施,成为我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

  作为“国字号”人才工程,“千人计划”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计划实施的组织协调,19个部门组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共同推进实施。

  目前,计划由中组部牵头抓总、协调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外专局等部门分头负责7个项目的人才遴选和政策落实。这样的机制,发挥了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千人计划”最初考虑用5至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随着形势发展,“中国机遇”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希望回国或来华工作。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分析研判形势,及时调整引才计划,以更大力度吸引“高精尖”人才回国。同时将初期的创新人才、创业人才两个项目,逐步拓展到“顶尖千人”“短期千人”“青年千人”“外专千人”“人文千人”等共7个项目,形成了覆盖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年龄段和梯次配置的引才项目体系。

  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分10批引进了418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入选者主体来自美、英、德、日、加拿大等科教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其中很多人,或者研究水平居于国际前沿,或者掌握转化和产业化成熟度较高的科技成果、自主专利,或者具有丰富的跨国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或者是40岁以下青年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在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的人才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3名、发达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46名、正教授1430余名,引进的正教授的数量远远超过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引进数量总和。

  在“千人计划”带动下,各省区市也先后实施地方引才计划。如北京“海聚工程”、江苏“双创计划”、浙江“省级千人计划”等,与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部委引才计划一起,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衔接的引才格局。

  民族梦想、“中国机遇”与人才工程共同作用,带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国潮。2008年至今,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76.32万,年均增长30%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庞大的海外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主力军。”

  星光闪耀 硕果累累

  实施5年多来,“千人计划”成效不断显现,结出累累硕果。

  “千人计划”专家长期工作在国际科研前沿,回国后加快了我国与世界一流科研水平的对接,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就。

  据不完全统计,“千人计划”专家回国(来华)后发表重要文章和专著4416篇(部),其中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和《科学》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2886项,经费总额152.9亿元。

  一批重要的成果与一串闪光的名字相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政国和上海交通大学杨海军参与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主探测器ATLAS组实验,为发现“上帝粒子”作出直接贡献。清华大学施一公在细胞凋亡机理方面连续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先后获得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2012年“国际量子通信奖”。浙江大学陈骝因在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的开创性贡献被美国物理学会授予2012年度“麦克斯韦奖”。此外,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丁洪等人发现铁基超导体中依赖费米面的无节点超导能隙、华东师范大学林华新“零迹秩单核C*-代数的同构分类理论”、北京大学谢兴澄在拓扑绝缘体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国际公认的领先成果。

  按需引才、以用为本。“千人计划”注重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十二五”时期战略新兴产业倾斜,引进人才中近48%分布在企业一线,提升了我国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实力。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引进的技术人才,加快了国产大飞机研发进程。还有一批“千人计划”专家活跃在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公益性民生科技领域,致力于研发老百姓吃得起的创新药,跨学科综合集成研究防治PM2.5,以及开展水污染防治和流域治理等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领域难题。

  梯次引进、储备队伍。“千人计划”在大力引进知名教授、专家的同时,于2010年启动实施了“青年千人计划”项目,旨在从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在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取得博士学位、40岁以下、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3年来,已全职引进1116名35岁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这批人选回国不久即展现良好学术潜力,被学界誉为“中国未来的院士群体”。中国科技大学32岁的陈宇翱获2013年度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清华大学的刘云浩获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主席奖,成为第一位获此奖的华人。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2013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9名获奖者中有7位是“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筑巢引凤 创业沃土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千人计划”专门配套制定了“一个意见、八个办法”和《国家特聘专家服务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支持措施,从各个方面增强国际人才竞争制度优势。

  ——国门向人才开放。国家在《出入境管理法》中专门设立“人才签证”,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绿卡”,为人才出入境和永久居留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

  ——政策向人才倾斜。对全职回国(来华)工作的人才授予“国家特聘专家”称号并颁发证书。中央财政为引进人才提供每人50-100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并设立财政专项,根据人才到岗情况据实拨付。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险、住房、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并专门设立“千人计划”服务窗口为引进人才落实生活待遇、搞好日常服务。

  ——平台为人才打造。在部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园区建立112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在北京、天津、浙江、湖北四地建设“未来科技城”,加大人才投入、使用、激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力度,为引进人才打造事业平台。

  此外,各地还积极探索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融合对接,纷纷出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举措。北京中关村推出“1+6”新政,浙江推动民企成为引才主体,江苏、广东等地设立“海归”创投引导基金和创业服务中心,陕西推出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措施,上海建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等。

  优越的环境引来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不仅带来有形的成果,更带来无形的财富。

  “千人计划”的许多专家不仅带回科技成果,还带回先进科研管理理念和经验做法,对国内相关单位人才机制创新产生积极影响。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领衔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实行“科学家为主”的管理机制,几年间实现了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双丰收,成为国内科研机构改革的“试验田”。

  同时,一些“千人计划”专家曾在国际组织特别是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熟悉相关领域国际规则,他们回国后努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了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银监会、证监会引进专家担任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相关职务,在影子银行监管、新兴市场资产管理等重大改革中积极实现我国利益主张。中国移动引进专家大力推动TD—LTE成为4G国际主流标准,为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占据有利地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引进的国际知名学者积极促成力学、数学等重要国际性学术会议在我国召开,提高相关学科的国际地位。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按照党中央“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等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采取更灵活的政策支持、建立更完善的管理机制、营造更宽松的创新环境,海外引才工作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圆梦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党委统战部 Copyright(C)2014-2015
地址: 中国·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电话:(0731)58683509  58688906